社会工作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持助人自助理念,兼具深厚人文关怀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学生需系统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社会政策法规,能够敏锐洞察社会问题,运用专业方法为个人、家庭、社区及各类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毕业后可在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司法、教育、工青妇等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区服务机构、企业等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福利管理、社区发展规划、员工帮助计划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知识储备:全面掌握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深入研习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包括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法规、社会工作行政等核心课程内容,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相互关系。
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个案辅导、小组带领、社区组织与动员、社会资源链接等专业技能,能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需求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服务方案;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服务对象、同事、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人员建立有效信任关系;精准解读社会政策法规,运用政策资源为服务对象争取权益保障。
价值理念:内化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尊严与权利,坚守平等、公正、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在服务过程中始终以服务对象利益为出发点,激发服务对象自身潜能,助力其实现自助自立。
研究能力:培养一定的社会工作研究兴趣与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展开调研分析,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与方法,提升专业服务质量与效果。
三、主干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学为理解社会现象、社会结构提供宏观视野,帮助学生洞察社会问题根源;心理学聚焦个体心理与行为机制,助力社会工作者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内心世界,提供精准心理支持;社会工作学科则整合理论与实践方法,构建起专业服务体系,三者协同发力,为专业发展筑牢根基。
四、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实践课程与学分:开设社会工作实务实训(4 学分)、社区工作实践(3 学分)、机构实习(6 学分)等课程。社会工作实务实训通过模拟真实服务场景,让学生练习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技巧;社区工作实践促使学生深入社区,参与社区项目策划与执行;机构实习要求学生到专业社工机构或相关部门,进行不少于 16 周的全职实习,积累丰富实践经验。
毕业论文:结合实习实践或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毕业论文,如对某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成效评估、对特定弱势群体需求分析及服务策略探讨等,展现综合专业素养。
五、其他说明
本专业欢迎热心公益、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强同理心的学生报考。入学后,学校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如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策划等,同时鼓励学生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提升职业竞争力;还将定期组织专业督导、案例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六、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研究方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统计学等,构建专业知识底层架构。
专业核心课程: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法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伦理等,聚焦专业核心技能培养。
专业拓展课程: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管理等,满足不同领域社会工作细分需求。
实践教学课程:除上述提及实践课程外,增设社会服务项目策划与管理、社会工作督导实践、应急救助社会工作实践等,全方位提升学生实践动手与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