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简介
学制2.5年
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能够在金属材料的制备、成型、热处理、表面改性、质量检测与控制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适应现代金属材料产业向高性能、轻量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具备解决复杂金属材料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金属材料专业知识:系统掌握金属学原理、材料热力学、材料动力学、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原理等核心知识,了解金属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熟悉各类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钛合金等)的成分、组织、性能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工程基础与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程基础知识,涉猎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图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金属材料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行业标准与规范知识:熟悉金属材料行业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如材料成分标准、加工工艺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等,确保金属材料工程工作的规范性与可靠性。
2、能力要求:
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依据产品需求进行金属材料的成分设计、工艺制定与设备选型,熟练操作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的相关设备,如熔炼炉、锻造机、热处理炉等,完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工程转化,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工艺问题的能力。
创新与研发能力:跟踪金属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勇于创新,能提出新的材料配方或工艺改进方案,参与新型金属材料的研发项目,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分析测试与质量控制能力:熟练运用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无损检测等技术手段对金属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依据检测结果优化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如通过金相观察判断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效果。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金属材料工程项目中,与机械工程师、化学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不同专业人员协同工作,清晰准确地沟通技术方案、协调工作进度,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3、素质要求:
具有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对金属材料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高度负责,确保金属材料产品符合高标准要求。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紧跟金属材料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技术挑战。
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素养,在金属材料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社会影响因素。
三、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实习:
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钢铁厂、有色金属加工厂、金属材料零部件制造企业等进行不少于四周的实习,深入了解金属材料的生产流程、工艺装备、质量控制体系以及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评价实习表现。
专业实习:针对学生的就业意向或科研兴趣方向,安排到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专项实习,参与金属材料研发项目、工艺改进课题等实际工作,积累项目经验,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成果汇报,接受校内导师考核。
2、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设置金属材料热处理课程设计、材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要求学生针对给定的金属材料产品或工艺问题,独立完成方案设计、工艺参数计算、设备选型等工作,通过课程设计报告与答辩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综合实验:开展综合性金属材料实验项目,模拟真实生产场景,让学生组队完成从金属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到工艺优化的全过程实验,培养团队协作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质量与团队表现。
3、毕业论文:
选题:结合实习实践、专业兴趣与前沿研究热点,在导师指导下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如新型铝合金的制备及性能优化研究、钢铁材料热加工工艺改进对组织性能的影响、金属材料表面涂层工艺设计与性能评价等。
撰写与答辩: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深入研究,论文需体现扎实的金属材料专业功底与实际应用价值。完成撰写后,通过论文答辩展示研究成果,接受专业评审。
五、其他说明
本专业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多家大型钢铁企业、有色金属集团、材料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就业与科研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等,以赛促学,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校配备先进的金属材料实验室,拥有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材料万能试验机等高端仪器设备,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助力学生成长为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
六、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必修课,以及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审美等领域的通识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情怀。
2、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图学、材料科学基础等,筑牢工程技术基础,为金属材料专业学习提供支撑。
3、专业核心课程:金属学原理、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原理、材料热处理原理、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表面工程、铸造工艺学、锻造工艺学、焊接工艺学等,聚焦金属材料专业核心知识与关键应用技能提升。
4、专业选修课程:粉末冶金技术、非晶态金属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失效分析、特种铸造技术、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材料计算与模拟等,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学生可根据自身规划自主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