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学制2.5年
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通信工程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通信领域及相关行业从事通信系统设计、开发、调试、维护以及通信网络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能够适应 5G 及未来通信技术发展需求,具备解决复杂通信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推动我国通信产业的进步与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通信专业知识:系统掌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络等核心知识,了解通信技术前沿动态,熟悉各类通信系统的架构、原理与关键技术。
工程基础与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工程基础知识,涉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通信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行业标准与规范知识:熟悉通信行业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如通信协议标准、设备测试规范等,确保通信工程工作的规范性与兼容性。
2、能力要求:
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依据项目需求进行通信系统方案设计、硬件选型与搭建、软件编程与调试,熟练操作通信测试仪器,完成从理论设计到实际通信系统的搭建与优化,具备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的能力。
创新与研发能力:跟踪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敢于创新,能提出新的通信算法、系统架构或技术改进方案,参与新型通信产品、技术的研发工作,助力企业技术升级。
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熟练运用信号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对通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为通信系统优化、故障诊断等提供依据。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复杂的通信工程项目中,与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不同专业人员密切协作,清晰准确地沟通技术方案、协调工作进度,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素质要求:
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通信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高度负责,确保通信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紧跟通信技术快速迭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技术要求。
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素养,在通信工程实施中注重环境保护、电磁辐射防护等社会影响因素。
三、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实习:
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运营商、通信工程施工单位等进行不少于四周的实习,深入了解通信产品的生产流程、通信网络的运营维护以及工程施工的实际操作,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评价实习表现。
专业实习:针对学生的就业意向或科研兴趣方向,安排到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专项实习,参与通信项目研发、网络优化等实际工作,积累项目经验,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成果汇报,接受校内导师考核。
2、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设置通信电路课程设计、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要求学生针对给定的通信任务,独立完成系统设计、硬件搭建、软件编程等工作,通过课程设计报告与答辩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综合实验:开展综合性通信实验项目,模拟真实通信场景,让学生组队完成从信号产生、传输到接收处理的全过程实验,培养团队协作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质量与团队表现。
3、毕业论文:
选题:结合实习实践、专业兴趣与前沿研究热点,在导师指导下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如基于 5G 的智能交通通信系统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化研究、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改进等。
撰写与答辩: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深入研究,论文需体现扎实的通信专业功底与实际应用价值。完成撰写后,通过论文答辩展示研究成果,接受专业评审。
五、其他说明
本专业注重产学研结合,与多家知名通信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就业与科研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通信类)、“挑战杯” 等,以赛促学,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校配备先进的通信实验室,拥有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通信综合测试仪等高端仪器设备,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助力学生成长为通信工程领域的卓越人才。
六、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必修课,以及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审美等领域的通识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情怀。
2、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等,筑牢工程技术基础,为通信专业学习提供支撑。
3、专业核心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络、卫星通信、通信软件编程等,聚焦通信专业核心知识与关键应用技能提升。
4、专业选修课程:物联网通信技术、量子通信基础、通信工程制图、通信电源技术、射频识别技术、通信设备抗干扰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学生可根据自身规划自主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