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简介
学制2.5年
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动化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调试、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能适应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自动化专业知识:系统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等核心知识,了解自动化领域前沿动态,熟悉各类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架构、原理与关键技术。
工程基础与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工程基础知识,涉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自动化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行业标准与规范知识:熟悉自动化行业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如自动化设备安全标准、控制系统通信协议标准等,确保自动化工程工作的规范性与可靠性。
2、能力要求:
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依据项目需求进行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硬件选型与搭建、软件编程与调试,熟练操作自动化测试仪器仪表,完成从原理设计到实际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与优化,具备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的能力。
创新与研发能力:跟踪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敢于创新,能提出新的控制算法、系统架构或技术改进方案,参与新型自动化产品、智能制造系统的研发工作,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与产业创新。
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熟练运用信号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对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为系统性能优化、故障诊断等提供依据,如通过对生产线上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提前预警故障。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复杂的自动化工程项目中,与电子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不同专业人员紧密协作,清晰准确地沟通技术方案、协调工作进度,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素质要求:
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自动化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高度负责,确保自动化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紧跟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技术要求。
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素养,在自动化工程实施中注重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社会影响因素。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实习:
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工厂、工业控制系统集成商等进行不少于四周的实习,深入了解自动化产品的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营维护以及工业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评价实习表现。
专业实习:针对学生的就业意向或科研兴趣方向,安排到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专项实习,参与自动化项目研发、控制系统优化等实际工作,积累项目经验,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成果汇报,接受校内导师考核。
2、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设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要求学生针对给定的自动化任务,独立完成系统设计、硬件搭建、软件编程等工作,通过课程设计报告与答辩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综合实验:开展综合性自动化实验项目,模拟真实自动化场景,让学生组队完成从信号采集、控制算法实现到执行机构动作的全过程实验,培养团队协作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质量与团队表现。
3、毕业论文:
选题:结合实习实践、专业兴趣与前沿研究热点,在导师指导下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等。
撰写与答辩: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深入研究,论文需体现扎实的自动化专业功底与实际应用价值。完成撰写后,通过论文答辩展示研究成果,接受专业评审。
五、其他说明
本专业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多家知名自动化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就业与科研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自动化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 等,以赛促学,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校配备先进的自动化实验室,拥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机器人、集散控制系统(DCS)等高端仪器设备,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助力学生成长为自动化领域的卓越人才。
六、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必修课,以及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审美等领域的通识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情怀。
2、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筑牢工程技术基础,为自动化专业学习提供支撑。
3、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网络、智能制造技术等,聚焦自动化专业核心知识与关键应用技能提升。
4、专业选修课程:机器人视觉技术、智能控制算法、新能源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嵌入式系统在自动化中的应用、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人机交互技术在自动化中的应用等,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学生可根据自身规划自主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