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简介
学制2.5年
入学考试科目: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经济运行机制与宏观经济政策,拥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科研院校等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专业智慧,并有潜力成长为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或高级专业骨干。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系统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核心理论知识,熟悉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专业领域知识,了解经济学前沿动态及学术热点。
掌握数学、统计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具备运用量化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熟悉常用经济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同时,了解法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综合因素。
2、能力要求
具备敏锐的经济观察与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经营策略等进行深入剖析,撰写专业的经济分析报告。
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严谨的论证解决问题,为经济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国际前沿的经济学文献,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项目。
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在项目调研、政策制定等实践活动中,与不同专业背景人员协同工作,有效传达经济观点与建议。
3、素质要求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坚守学术诚信,在经济研究与实践中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探索创新,敢于应对经济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挑战、新机遇,持续学习提升自我。
三、主干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四、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课程实验
计量经济学实验:通过使用 Eviews、Stata 等软件,让学生实际操作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建模与分析,加深对计量方法的理解,培养量化研究能力,学生需完成详细的实验报告,记录建模过程、分析结果及误差调整。
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利用金融模拟交易平台,学生进行股票、债券、基金等虚拟投资操作,体验金融市场交易流程,学习投资组合管理策略,实验结束后要总结投资绩效、反思投资决策过程。
2、实习实训
专业认知实习:在大一或大二阶段安排,组织学生参观金融机构、企业经济部门、政府经济管理单位等,使学生直观了解经济运行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实习时间约 1 - 2 周,实习后提交实习心得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围绕经济热点问题,如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等,自主组队开展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升社会洞察与实践研究能力,实践周期一般为 2 - 3 个月。
毕业实习: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学生深入实习单位,参与实际经济项目或工作任务,如协助企业制定市场拓展策略、参与政府部门经济政策调研等,实习时长不少于 3 个月,实习结束提交实习成果及单位评价。
毕业设计: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与专业知识,选取经济领域的研究课题,如特定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地方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等,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分析与论文撰写,通过答辩展示研究成果,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
五、其他说明
1、本专业注重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学术会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接轨前沿学术研究。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经济学专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经济学综合博弈实验大赛、“挑战杯” 经济类专项竞赛等,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竞赛成绩优异者在评优、深造等方面享有优先机会。
六、课程设置
1、通识类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外语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学科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等,构建经济学学习所需的数学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3、专业核心课程
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聚焦经济学各专业细分领域,深入传授核心知识与研究方法,培养专业素养。
4、专业选修课程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开设金融风险管理、环境经济学、博弈论及其应用、经济史、数字经济概论等选修课程,学生可依据自身职业规划与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拓宽专业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