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介
学制5年
入学考试科目: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掌握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材料、医疗器械设计与开发等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生物医学信息分析、临床工程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能适应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快速发展的需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际问题,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等核心知识,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前沿技术动态,熟悉各类医疗设备的原理、架构与关键技术,知晓生物医学材料的特性与应用场景。
工程基础与相关学科知识: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等工程基础知识,涉猎生物学、医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生物医学工程实践筑牢根基。
行业标准与规范知识:熟悉生物医学工程行业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如医疗器械注册标准、医疗设备安全规范、生物相容性评价标准等,确保生物医学工程工作的规范性与可靠性。
2、能力要求:
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依据项目需求进行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电路搭建与调试、软件编程与优化、医疗设备安装与校准,熟练操作电子测试仪器、医学影像设备等专业工具,完成从产品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具备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的能力。
创新与研发能力:跟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敢于创新,能提出新的医疗器械设计理念、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算法或技术改进方案,参与新型医疗器械、前沿技术应用的研发工作,助力企业技术升级与产业创新。
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熟练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生物医学数据,如生理信号、医学影像数据等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为疾病诊断、治疗评估、设备性能优化等提供依据,如通过分析心电信号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复杂的生物医学工程项目中,与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医学专家、机械工程师等不同专业人员紧密协作,清晰准确地沟通技术方案、协调工作进度,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素质要求:
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高度负责,确保医疗器械可靠运行,生物医学数据准确采集与分析。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紧跟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技术要求。
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素养,在生物医学工程实施中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医疗安全保障等社会影响因素。
三、主干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
四、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实习:
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院设备科、医学影像中心等进行不少于四周的实习,深入了解医疗器械的生产流程、医疗设备的运营维护以及临床使用情况,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评价实习表现。
专业实习:针对学生的就业意向或科研兴趣方向,安排到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专项实习,参与生物医学工程项目研发、技术优化等实际工作,积累项目经验,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成果汇报,接受校内导师考核。
2、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设置生物医学电子学课程设计、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设计、医疗器械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要求学生针对给定的生物医学任务,独立完成系统设计、硬件搭建、软件编程等工作,通过课程设计报告与答辩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综合实验:开展综合性生物医学实验项目,模拟真实临床场景,让学生组队完成从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到医疗设备反馈控制的全过程实验,培养团队协作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质量与团队表现。
3、毕业论文:
选题:结合实习实践、专业兴趣与前沿研究热点,在导师指导下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辅助系统设计、可穿戴式生理监测设备的研发、生物医学材料表面改性对细胞相容性的影响等。
撰写与答辩: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深入研究,论文需体现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功底与实际应用价值。完成撰写后,通过论文答辩展示研究成果,接受专业评审。
五、其他说明
本专业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多家知名医疗器械企业、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就业与科研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挑战杯” 等,以赛促学,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校配备先进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拥有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医学影像仿真设备、生物材料制备与表征仪器等高端仪器设备,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助力学生成长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杰出人才。
六、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必修课,以及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审美等领域的通识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情怀。
2、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筑牢工程技术基础,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提供支撑。
3、专业核心课程: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仪器原理、医疗器械设计、生物材料学、临床工程学等,聚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与关键应用技能提升。
4、专业选修课程:康复工程学、医用光学仪器、生物医学超声技术、神经工程学、医疗物联网技术、医疗器械法规、生物信息学、细胞与组织工程等,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学生可根据自身规划自主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