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简介
学制5年
入学考试科目: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熟练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富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税务筹划等工作,为经济决策提供精准可靠的财务信息,助力组织实现财务目标,成为会计行业的中坚力量。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系统掌握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等专业核心知识,熟悉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税务会计等领域知识,了解会计学前沿动态、会计准则更新变化及相关法律法规。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财务问题,如结合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依据法学知识确保财务活动合规合法。
2、能力要求
具备扎实的会计核算能力,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各类经济业务,准确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拥有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能够依据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运用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深入剖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熟练掌握财务管理技能,能协助企业制定资金筹集、投放、运营及利润分配方案,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具备专业的审计能力,熟悉审计流程与方法,能对企业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规范性。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在财务工作中与业务部门、税务机关、审计机构等有效沟通,协同完成财务项目,同时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应对财务领域的新挑战与新变化。
3、素质要求
具备严谨认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财务数据高度负责,坚决杜绝财务造假行为。
拥有自主学习、持续提升的意识,关注会计行业新技术、新法规,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数字化时代会计工作的新要求。
三、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
四、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课程实验
财务会计实验:通过模拟企业真实财务核算场景,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完成从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编制到财务报表生成的全过程,深入理解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实验后提交规范的财务账套及实验报告,报告包含业务处理思路、差错更正分析等。
审计学实验:模拟审计项目,学生分组担任审计师角色,依据审计准则,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撰写审计报告,培养审计实战能力,实验结束需提交完整的审计项目资料及小组实验总结。
2、实习实训
专业认知实习:在大一或大二阶段安排,组织学生参观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部门等,直观了解会计工作环境、业务流程,实习时间 1 - 2 周,实习后提交实习见闻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围绕会计热点问题,如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调研、新会计准则实施影响分析等,自主开展实地调研或线上问卷调查项目,撰写实践调研报告,提升社会问题洞察与实践研究能力,实践周期 2 - 3 个月。
毕业实习:大四上学期进行,学生深入实习单位财务部门,参与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等实际工作,实习时长不少于 3 个月,实习结束提交实习成果报告与单位评价反馈。
毕业设计: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与专业知识,选取会计学领域的课题,如某企业成本控制体系优化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等,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案例分析(或实证研究)、论文撰写与答辩环节,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力。
五、其他说明
1、本专业与多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同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导师进课堂等合作模式,让学生所学更贴合行业需求。
2、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会计专业竞赛,如 “用友杯” 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挑战赛等,以赛促学,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竞赛获奖成果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免研究生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课程设置
1、通识类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等,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思想、体能、外语及信息技术基础。
2、学科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等,搭建会计学所需的基础学科知识桥梁。
3、专业核心课程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税务会计等,聚焦专业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传授,塑造专业核心竞争力。
3、专业选修课程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开设金融会计、国际会计、预算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职业道德、内部控制等选修课程,学生可按需自主选择,拓宽专业视野,提升职场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