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 公共卫生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精通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的专业人才。能够系统分析公共卫生问题,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预防保健策略,在疾病防控、环境卫生监测、社区健康教育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贡献力量,毕业后可就职于各级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国际卫生组织等。
- 养老管理专业:聚焦于培养既懂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又擅长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规划并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优化养老设施布局与管理流程,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助力养老产业蓬勃发展,面向养老机构、老年社区、民政部门等输送专业管理人员。
- 辅助生殖技术专业:着力培养掌握前沿辅助生殖技术,遵循伦理道德规范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精准操作辅助生殖相关仪器设备,协助生殖医学专家开展不孕不育诊疗、胚胎培养与移植等工作,为不孕家庭带来希望,主要服务于生殖医学中心、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
二、培养要求
- 公共卫生专业:
- 知识要求:系统掌握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社会医学等核心知识,熟悉国内外公共卫生政策法规与发展动态。
- 技能要求:具备疾病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健康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等专业技能,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 素养要求:拥有社会责任感,关注公众健康,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能迅速响应、协同作战。
- 养老管理专业:
- 知识要求:掌握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养老机构管理、营养与膳食管理、适老化环境设计等知识体系,了解养老产业市场动态。
- 技能要求:能够进行老年健康评估、护理计划制定,熟练管理养老服务流程,包括人员调配、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推广养老服务项目。
- 素养要求:富有爱心、耐心和同理心,尊重老年人的意愿与尊严,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 辅助生殖技术专业:
- 知识要求:深入学习生殖生物学、妇产科学、男科学、胚胎学、遗传学、辅助生殖技术伦理等知识,精准把握技术原理与操作规范。
- 技能要求:熟练掌握精液分析、卵泡监测、取卵取精、胚胎培养、移植等操作技能,熟悉辅助生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 素养要求:严守生殖伦理道德底线,保护患者隐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有效实施。
三、主干学科
- 公共卫生专业:预防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
- 养老管理专业:护理学、管理学、老年学、心理学、社会学。
- 辅助生殖技术专业:妇产科学、男科学、胚胎学、遗传学、生殖生物学。
四、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 公共卫生专业:
- 实习:在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实习不少于 20 周,参与疫情防控、健康调查、疫苗接种推广等项目,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总结实践经验与问题解决策略。
- 实践课程:开设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统计软件应用、健康教育实践等,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考核成绩纳入总成绩。
- 养老管理专业:
- 实习:前往养老机构、老年社区实习 24 周以上,承担老年人护理、活动组织、管理岗位助理等工作,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心得,反思服务过程中的优劣之处,并由实习单位给予评价。
- 实践项目:参与养老机构运营模拟项目,学生分组负责从设施规划、人员招聘到服务推广的全过程,锻炼综合管理能力,项目成果作为实践考核依据。
- 辅助生殖技术专业:
- 实习:在生殖医学中心实习不少于 30 周,跟随带教老师进行实际操作,参与病例讨论、术前准备等环节,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总结,重点阐述技术掌握情况与伦理困境应对。
- 实验实训:校内建有先进的辅助生殖实验室,学生在此进行大量实验实训,如胚胎操作模拟、精液处理训练等,实验考核达标后方可进入实习环节,确保操作技能熟练掌握。
五、其他说明
- 国际交流:学院与国际知名健康科学院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交换生项目、联合科研、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国际前沿技术与理念,拓宽国际视野。
- 职业认证:各专业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协助学生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如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养老护理员证、生殖健康咨询师证等,提升就业竞争力。
- 师资力量:汇聚国内外资深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担任教师,他们既有深厚学术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与指导。
- 实践基地:与众多优质公共卫生机构、养老企业、生殖医学中心共建实践基地,保障学生实习需求,提供真实的职场锻炼环境。